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广州人物 > 廉政人物

泊然自守持清谨——(明)汤文经

来源: 日期:2017-12-27

泊然自守持清谨——(明)汤文经

 

名言

       吾以此(书籍)遗汝,踰万金产矣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汤文经

 

简介

汤文经(生卒年月不详),字懋诚,明代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人。明弘治年间中举,历任江西临江府通判、福建延平府同知等官职。明武宗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谋反,汤文经曾领兵襄助南昌提督王守仁平定叛乱。他一生为官清廉,至罢官时,检点行囊,只存书数千卷。后人将其与湛若水、卢纶并称为增城三贤,其事迹载于《广东通志》《广州府志》《增城县志》等典籍。

 

事略

科举受挫  闭门读书

 

明弘治十一年(1498年),来自增城的书生汤文经考中举人,在当时的增城县引起不小的轰动,人们议论纷纷,都认为这个憨直的书生从此要青云直上了。明朝时的广州府增城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。一代理学大儒,历任吏、礼、兵三部尚书的湛若水的家乡就在增城县甘泉都。对于汤文经的中举,增城的乡亲都对他寄托了厚望。可惜,事与愿违,汤文经并不像他的同乡古成之、陈政、湛若水那样,科考道路一路坦途。

弘治十二年(1499年),汤文经背负行囊,上京赶考,因为缺乏盘缠,只得步行上京。直到开考前夕,汤文经才风尘仆仆地赶到京师。相对于那些以逸待劳的竞争者来说,汤文经一路奔波,早已是体力不继。明代科考对考生的体能要求很高,举子一旦进入试场,便要连考三场,且不能中途出场休息,饮食出恭等都要在自己的卡位里面解决。举子身体虚弱,在试场中猝死的事情常有发生。因体力不支,汤文经这次考试,没有成功,不得不回到增城。经过这一次科考的失利,汤文经似乎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回乡后,他在山中建立一草庐,命名为“一鉴轩”,从此闭门读书,长达数年,再无参加会考的念头。

 

从政江西  襄助平叛

 

明正德年间,江西临江府通判出缺。临江府为边州远府,且盗贼较多,而通判品级不高,属于事务极多、权力不大的小官,所以没有人愿意去任职。吏部官员无计可施,便从拥有候选官员资格的举人名单中选中汤文经。闭门读书多年的汤文经,接到任命后,迟疑了很久,最终决定前往江西临江府上任。

在汤文经上任之前,临江府的大小官吏为免节外生枝,多“阘冗养安”,整个衙门包括书吏、捕快在内的一干公职人员都懒懒散散,无心公务。汤文经到任后,对待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他花了一段时间仔细翻阅衙门书房内布满灰尘的案件卷宗后,发现前任知府和通判狼狈为奸,对百姓的诉讼不仅没有秉公办理,竟然根据收受贿赂的金额大小来决定审判的结果。汤文经掌握确凿的证据后,不惜得罪上司和同僚,一一为冤案平反。

当时江西经济不发达,且民风彪悍,很多破产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铤而走险,落草为寇。他们打家劫舍,杀人放火,给江西临江府的治安带来极大的隐患。官府对于那些被打劫后的小地主和农民,依然照常征税。有些人因无力缴纳赋税,不得已又加入到流寇的行列。临江府境内荒山极多,流寇容易隐藏,负责入山清剿的官军往往徒劳无功。针对这种情况,汤文经率领亲随在临江府境内进行实地考察,分析其地形,并将其补充到旧有的地图上面。在斟酌再三后,汤文经向省府提出建议,在峡江这个地方建立一个新的县城。他认为峡江是府内要冲,只要在此通过设县的方式部署行政机构,流寇便不容易流窜。省府批准他这个请求,新设峡江县城。果然,峡江县成立后,临江府的流寇再也无法逃窜,被官军一一缉拿,临江府境内的治安也逐渐好转起来。

明正德十四年(1519年),宁王朱宸濠以明武宗荒淫无道为借口,在南昌起兵谋反。当时在南昌负责提督南赣军务的都御史王守仁率部驻守江西吉安,奉明武宗旨意,节制各路兵马,领兵讨伐。江西临江府地处王守仁辖区之内,汤文经奉命领兵呼应王守仁。

由于宁王谋反事出突然,王守仁仓促间召集各路兵马,许多事务都没有来得及办妥。汤文经到吉安军营报到后,被王守仁委派监造战船。汤文经不敢怠慢,日夜赶工,居然用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建造好一百艘用于平定叛乱的战船,王守仁为他出色的工作表示赞叹不绝。当时军营中的督哨一职空缺,王守仁见汤文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即刻任命汤文经为军队督哨。在平叛期间,汤文经跟随王守仁率军与宁王叛军多次交战,并成功攻破宁王的老巢——江西南昌。宁王率领残部退守鄱阳湖。官军乘胜追击,在鄱阳湖一战中,生擒宁王朱宸濠,俘获甚多。

依照常理,王守仁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,朝廷理应大加宣扬和表彰。可是,明武宗在太监张忠等人的蛊惑教唆下,竟然诬陷王守仁曾经参与过朱宸濠的谋反,并声称王守仁是在看到宁王形势不利时才将其擒获的。王守仁为部下将官请功的折子,也被张忠等人扣下,他们强迫王守仁改写平定朱宸濠叛乱的捷报,把平叛之功全都记在明武宗及张忠等人名下。王守仁为了躲过这场被诬告谋反的厄运,不得不依照他们的意图删改捷报。作为平定叛乱最大的功臣王守仁尚且没有得到认可,汤文经等这些属下将官自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拔和奖赏。

 

廉洁奉公  清贫勤俭

 

襄助王守仁平定叛乱后,汤文经回到江西临江府通判的本任上。因为他是举人出身,升迁的机会没有进士那么多,所以尽管他勤于政事,却一直留在江西临江府通判一职上。八年后,按照明代官员升迁的惯例,汤文经才因资历稍加升迁,担任福建省延平府同知。

同知为知府的副职,正五品,按照任所情况负责分掌地方盐、粮、捕盗、江防、海疆、河工、水利以及清理军籍、抚绥民夷等事务。福建延平府在明朝时候属于重要的产茶区,小茶商众多,所以延平府的同知有一项特殊的权力——可以向浮梁县的茶商征税。在汤文经之前的同知,都会在征税的时候私下加税,将多征收上来的税款中饱私囊。而私底下的加税却永远没有一个稳定的额度,全凭同知的个人胃口决定,因此茶商们无法在预算上提供确切的款项以满足同知的贪欲。所以在征税之后,因为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,很多茶商生意都惨淡收场。

汤文经上任后,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当地的茶税征收制度,宣布全部停止征收额外的非法税款。与此同时,他整顿府中财政,规定府内僚属的公事花销只能从府库内支取,禁止公款吃喝,所有报上来的账单都必须是合理的公务费用。不能提供明确的账目,一律不予报销。当此项措施实行后,延平府内“吏充是役者,率破家”,许多一向作威作福、大手大脚惯了的小吏竟然因此而破产。经过这一番整顿,浮梁县的茶业逐渐恢复,延平府的财政状况也大为改善。

汤文经在延平府同知任上三年,廉洁奉公,两袖清风,生活异常清贫。三年后,朝廷下令准许其折薪自给,让其致仕退休。就像当年从增城县奔赴江西临江府的时候一样,汤文经的包袱里只有几件日常换洗的衣物,除此之外,别无他物。他的上司延平府知府屠乔慨然叹息说:“公宦归,一贫如此哉。”在延平府下辖的顺昌县,有位住在山中古寺的老僧听说同知汤文经要致仕了,特地前来送行,并送给汤文经一匹布,以表敬意,汤文经百般推辞。

汤文经返家后,不经营家产生业,其家“四壁萧然”,只有历年所积下的书籍数千卷。他经常把儿子们召集到跟前说:“我把这几千卷书遗留给你们,比留给你们万两黄金还要珍贵。”增城县的百姓纷纷说,增城县有三贤,尚书湛若水以道学著称,按察使卢纶以耿直气节著称,汤文经则以博学笃行介于两者之间。汤文经过世后,被地方官民祀之为乡贤。他的儿子汤叙后来成为贡士,侄子汤以良考中举人。

《增城县志》为此评论道:“宸濠之役,惟王文成(王守仁)等一二人,当上赏至大官。其余皆名示迁实,更屈抑之。天下士大夫亦何负于国家?而所以灰其心而解其体者,乃若此。读文成(王守仁)辞爵诸疏,可以观朝局矣。(汤)文经泊然自守,其履官如枯僧,此岂复有功名荣落之见在其意中?虽然如文经者,乃使之以廉吏终哉。”

 

参考文献

[1] (清)嘉庆《增城县志》卷十三。

[2] (清)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一百二十五。

[3] (清)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十二。

 

摘自《清风峻节——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》(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和广州大学历史系编)

 

《清风峻节——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》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察局牵头,联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、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、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各区纪委监察局,开展广州市廉洁历史文化的普查工作,在全面搜集整理普查资料的基础上,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、广州大学历史系为主体编撰而成。

 

附件下载
相关文章

版权所有© gzsdfz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-83501579(信息资料处)

地址: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:510091 电子邮箱:gzsdfz@gz.gov.cn

ICP备案号:粤ICP备09204806号-1 网站标识码:4401000003

广东广州

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

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